養豬是一個巨大的產業,但該產業仍然存在生產效率低以及抗生素使用嚴重等問題。網易以RFID耳標為主的監控設備,通過嚴格監管,引進新技術提高豬肉品質。而阿里使用機器視覺、語音識別等新技術,來提高母豬的生產率和降低豬仔的死亡率。這兩種新的養殖模式開辟了一個新市場,面對巨大的市場,機遇與困難同時存在。
網易——以品質和安全為主的養殖模式的創新
新技術能夠通過實施監測管理,改善豬肉品質、提高母豬的產仔數以及降低豬仔的死亡率。豬肉的品質需要對整條產業鏈嚴格把控。網易2009年開始成立網易味央,以品質和安全為主,運用成熟的RFID耳標技術實時監測豬的身體狀況、進食量等信息,分析確定豬的位置、豬的行為以及狀態,通過長達300天的精細化喂養,實現品質與口感的提升。
成熟的RFID耳標監測仍然存在一些問題。豬的發病癥狀復雜多樣,耳標等可穿戴設備并不能檢測出全部疾病,只能檢測小部分的疾病,同時豬的生活習性對可穿戴設備并不友好,數據收集到的維度低,面對一些現實問題,仍然不能很好的解決。
阿里——以技術為主提高養殖生產效率的創新
效率的提高需要從兩個最重要的指標入手:PSY(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數量)和料肉比(多少斤飼料能產生一斤豬肉)。衡量PSY的兩個重要的因素是母豬的產仔數以及仔豬的死亡數;產仔數主要由母豬的品種決定,而豬仔的死亡數由于母豬擠壓、母豬奶水不足以及疾病死亡等多種因素導致。
2018年,阿里與四川特驅集團、德康集團合作研發AI養豬技術,運用機器視覺、語音識別等新技術,通過對圖片、視頻等數據進行智能分析,得到豬的數量、行為特征、體重、進食情況、運動情況并通過對豬的咳嗽等語音數據分析來判斷豬是否患病,并做出疫情預警,或者通過分析識別小豬的尖叫聲來及時解救被母豬壓住的小豬。
雖然這些新技術正在嘗試改變養豬行業現狀,但技術仍然不成熟,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。
阿里運用機器視覺和語音識別來提高母豬生產能力、降低豬仔的死亡率。而在現實中,豬的生長周期短、外貌變化快,且豬大部分處于運動狀態,所以豬的識別難度極高,數據采集過程比耳標更難;對于語音識別,當小豬被壓超過一分鐘時,就有可能會窒息死亡,從識別信號到人工干預,必須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,智能化養豬仍然面臨著很多問題。
隨著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,新技術不斷與傳統產業結合。而對于農業這個最傳統的行業來說,智能化養殖能夠不斷地解決傳統養殖產業生產效率低,以及農村勞動力短缺等問題。但目前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,需要政府以及大型企業不斷地進行努力,克服困難,抓住發展新機遇。
(來源:億歐網 文/張朝陽)